close

 

 

這是<2010年親子天下國際品格教育論譠>現場(台北縣政府多功能集會堂),當時大家還在入場就座中。因尊重主辦單位活動開始後現場不得錄影照相的要求,先生只隨手拍了張入場時的景像。很遺憾無法分享雷夫老師在台上演講的風采~

 

  

  

 

教師節當天參加了一場由<親子天下>主辦的國際品格教育論壇 

 

  

 

先生在FaceBook上看到了親子天下發布此論壇訊息,除了對論壇的主題很有興趣,最重要的是論壇安排了2場演講,而其中之一的主講者就是受人敬重的美 國國小 老師- 雷夫 老師,我們立刻決定報名參加。

 

  

 

參加論壇的聽眾有三大類:一是推動品格教育表現突出的得獎學校代表及老師個人,二是台北縣 國中小 老師,三是網路報名的聽眾;所以現場有很多的老師。透過活動的進行,我了解到,論壇除了教大家如何落實品格教育,也要趁這個機會,表揚用心推動品格教育的學校及老師個人,並讓家長了解自從實行九年一貫教改將品格教育融入各科所造成的品格教育空窗期之後(九年一貫刪除了特地為品格教育設立的課程:如<公民與道德>、<生活與倫理>,認為品德應與各科習習相關,期望各科老師能藉由教導學科時順便灌輸相關的品德觀念。立意雖好,但實際執行後卻造成品格教育的偏廢。),地方政府及學校如何努力導正方向、加強對品格教育的推動。

 

  

 

論壇開始先由主辦單位<親子天下>的主編 何琦瑜 小姐致詞,然後是品格典範教師影片分享、品格典範教師頒獎典禮,接下來,就是二場精采的演講。當然,安排在下午由 雷夫 老師主講那場演講最為眾人所期待。

 

  

 

第一場專題演講是由 李琪明 教授主講,題目是「品格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從小循規蹈矩、成績始終名列前茅的她,儘管身為教育學者,面對<跟她完全不一樣>的兒子,反而感受到莫大的衝擊及更多的挫折。但就是因為如此, 李琪明 教授以她自身的經歷,以及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涵養,正好為面對同樣問題感到困擾的家長們,提供非常好的建議。她並且以<十個生命元素>,來說明如何將好的品格教育理論付諸實現:

 

 

1. 陪伴: 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第一要素,沒有陪伴,就無法與孩子維持穩定良好的關係,也就無法取得信任;無法取得信任就無法對話,更無法給予最適當安慰及幫助。

 

 

2. 關懷:關懷必須是同理心的關懷,真正關心孩子的需求,孩子才能有所感受。

 

 

3. 信任:這是彼此的基本關係,有了信任,才不會總是被孩子拒絕,達到有效的溝通。

 

 

4. 尊重:〝適當地〞尊重孩子為一<獨立個體>的事實,保留一些隱私空間給他,尊重他的喜好。

 

 

5. 對話:要維持與孩子的對話~儘管有時必須忍受孩子傷人的語言,千萬不要放棄對話。

 

 

6. 創新:結合五育-德、智、體、群、美,活化教學課程。

 

 

7. 身教:是對孩子最直接的影響,溫和有禮的師長及家長,才能有溫和有禮的學生及孩子。

 

 

8. 體驗:始終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傾聽其需求。

 

 

9. 反省:正向思考如何改進教育方法,而非一昧自責,才能真正改善狀況。

 

 

10. 希望:能積極思考改進方向,對未來自然更有期待。 

 

 

李琪明強調,教育不是那麼<理所當然>,教育的方法要知變通,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唯有接受每個孩子的差異性,才能適才適性地給予最佳的引導。品德教育,唯有在適當的引導下,才能內化為孩子們的行為準則。

 

  

 

接著在 李琪明 教授的演講之後,由台北縣教育局長劉和然,在短短的半小時內,以台北縣為例,說明政府如何協助學校落實品德教育。對於品德教育,劉局長一句:「做就對了!」十分振奮人心。的確,與其空談品德教育如何執行,不如立即身體力行。劉局長舉了一個例子,而這個例子,也成為他決定品德教育<先做再說>的準則。

 

 

 他說他剛進入大學時(劉局長與 李 教授正好是大學同班同學),被學長姐票選為最受歡迎的學弟。談吐幽默風趣的劉局長笑稱他當時以為是自己長得很帥(其實真的不差),後來才知道原來學長姐會喜歡他是因為覺得他是〝最有禮貌〞的學弟;因為他在校園裡只要一碰學長姐一定問好。倒不是劉局長蓄意討好學長姐,而是他從小就被母親要求見人一定要打招呼,也因此陪母親買菜成了他最痛苦的事,因為得〝叔叔、阿姨、伯伯、伯母、阿公、阿媽〞地叫不完。雖然當時覺得煩,但成為習慣後,他反而覺得看到人不打招呼會<不舒服>。打招呼只是最基本的禮貌,但肯不肯做,予人的觀感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劉局長在推動品德教育時,不願浪費時間在規劃上,覺得愈早開始愈好,對孩子的影響也愈深。「做就對了」!

 

 

 劉局長演講完後,再經過1個半小時的午休時間, 雷夫 老師終於要登場了。

 

  

 

 對於能親眼見到 雷夫 老師,我真的是感到無比興奮!因為前年拜讀他的作品「第56號教室的奇蹟」,就深深為他教育的熱忱所感動。而他認真卻靈活的教學方式,更讓我十分羨 慕雷夫 老師的學生~這樣的好老師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或許是因為讀過 雷夫 老師的作品,對他的背景及教學理念並不陌生,所以聆聽他的英文演說不但不覺得吃力,反而是種享受。一場演講下來我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偷偷擦淚,或是連連嘆息;情緒完全被 雷夫 老師的演說所牽動。就我個人而言, 雷夫 老師的這場演說的是我聽過最精采的演講。

 

 

 雷夫老師演說的內容,其實就是他近29年以來的教學經驗以及他的學生們的故事。他任教於位在洛杉磯的<霍伯特小學>,該校雖是全美第二大的公立小學(約有2300位學生),但學生幾乎來自貧民區,而且絕大多數是拉丁裔或亞裔(以韓裔居多)的新移民(目前56號教室裡就沒有一個學生是來自母語是英語的家庭)。很多學生家裡都有吸毒及暴力的問題,所以學生不但在語言溝通上有隔閡,很多學生的行為也有嚴重偏差。但 雷夫 老師從不將這些問題當藉口,放棄教導孩子真正的知識及高尚的品德(這是他最重視的事)。為了幫助這些孩子,他每天提早2小時上班、又晚2小時下班,就是為了替〝想學習〞的孩子加強輔導,20多年來從不間斷。而當 雷夫 老師發現很多離開56號教室的孩子進入國中後常因適應不良及環境的影響結果還是輟學,除了覺得非常難過及可惜,他更積極想出改善這個狀況的做法,決定為這群開始茫然失措的孩子在週六開放56號教室。自56號教室畢業的孩子每週六可以回到他們熟悉的地方,有他們最信任的 雷夫 老師陪著他們,重拾學習的動力及閱讀的樂趣;並與老同學們互相安慰、彼此鼓勵,找回完成學業的信心。

 

 

 在教學上,最為人稱頌的「小小莎士比亞劇團」具體呈現了 雷夫 老師不怕挑戰、耐心十足且堅定不移的教學態度。試想,光教會這些10來歲大的孩子們讀懂莎本比亞的作品就很難了,還要根據班上學生的特性改編劇本、排戲;並訓練學生自己配樂、搞定燈光。這些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任務>,但 雷夫 老師相信他的學生〝辦得到〞!而這些原本不被看好的孩子們也真的都辦到了。每年56號教室的孩子都以令人驚異的高水準在觀眾面前演出一齣齣莎翁的名劇,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

 

 

 那雷夫老師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好品格?事實上,上段提到的劇團活動,不但讓孩子深度學習英語,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透過排練學會彼此了解、體諒、關心,更學會互助合作的精神,以及努力學習、克服困難的正面態度。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品格教育實踐方法。另外 雷夫 老師每年會安排2次旅遊(公立學校經費十分有限,學生們家境又不好, 雷夫 老師必須兼2、3份差來籌足旅費),以增長孩子們的見聞。更利用出遊的機會讓孩子練習各種公共場合應有的禮儀。一趟旅程下來,孩子們不但增廣見聞、體會了旅遊樂趣,也培養了更好的品行,並再次加強自己努力的決心,為自己爭取更好的機會、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而在理論上,他提出了品德發展的<六階段>(Six Levels of Moral Development),從不想惹麻煩/被懲罰開始,到確信自己的行為是對的,能擇善固執。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 雷夫 老師本身就是品格教育的典範。他溫和、勤勉、關懷、無私、堅毅、守信種種行為表現,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地導正了孩子們原本偏差的認知,漸漸地改善了過當的行為。演講過程中,他不只一次提到:You want your kid being nice…Be nice to him 因為在他的教書生涯中,他看過太多令他不以為然的例子。像是一位被大家認定的好老師,總是嚴格要求學生的成績及品行。這樣的要求看起來似乎沒錯,但那位所謂的好老師自己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竟當著孩子的面將椅子砸向窗戶。他覺得這樣的老師除了讓孩子學習複製他的暴力舉動外,實在看不出能教給孩子什麼! 雷夫 老師的道理很簡單,你要孩子溫和有禮,自己就必須行為溫和有禮。因為家長或師長的一舉一動,孩子們都看在眼裡;大人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要求孩子聽從教導?又如何讓孩子的認同其價值觀?!

 

 

 雷夫老師舉了很多實例,說明其教學的理念及實踐方式。每個實例本身就是一個精采的故事,相信在場的聽眾不但受益良多、更是深受感動!這些故事,在他的書中都有,所以我真心推薦 雷夫 老師的作品:《第56號教室的奇蹟》、《點燃孩子的熱情》、及《 雷夫 老師的莎士比亞課》紀錄片(DVD+書)。

 

<

兩場演講聽下來,我發現不論是 李琪明 教授或是 雷夫 老師,都一再強調三件事: 

 

 

一、<陪伴>的重要性(雷夫:Stay with them)。 李琪明 教授是耐心地陪伴在自己的兒子身邊,不論兒子帶給她多大的挫折; 雷夫 老師是為那些需要他的學生們始終守在56號教室,而且發誓永遠不會離開( 雷夫 老師下課後,就會把時間完全留給家人,陪伴家人。)。我想,只有全心全意地陪伴,即使孩子有一時的迷失,也不會無法回頭。因為孩子終會知道,在他需要幫助時,會有個安全的地方、有個他信任的人在等著他,願意陪著他一起解決問題,走向未來。

 

 

 二、站在孩子的立場想(雷夫:Stand in his shoes)。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及他們面臨的困難。<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只會讓孩子拒絕與你溝通,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三、教育不能只看眼前的成績,而是要看以後的發展(雷夫:It’s a long journey…)。所以品格教育就顯得特別重要。只有品格健全的孩子,才能用正確的方法及態度努力追求知識。只重視成績好壞,就會造成孩子在學習上投機取巧,一切只以求得好成績為最終目的;最後,我們的教育就只培養出了急功近利、不擇手段的投機份子,自然也會有是非不分、價值觀混淆的社會亂象出現。

 

 

 最重要的是,他們都認為:身教絕對比言教重要!

 

 

   

 

參加這場論壇,讓我對品格教育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讓我對培養孩子的品德有了較為正確的看法。每個孩子真的都不同,而自己所生的孩子跟自己在個性上也會有很大的差異。用單一的標準去評量每個孩子是不公平的,用自己的經驗去預設孩子應有的表現更是不切實際且危險的想法。像 李 教授這樣的教育學者與 雷夫 老師這位站在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他們都苦口婆心一再提醒目前教育方向的偏頗,但各個教育單位真的有改善教育方針嗎?教育工作者有用心引導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興趣、發揮所長,而不是單以成績去界定學生的好壞嗎?做父母的我們願意對抗世俗的價值觀、給多孩子一個快樂的學習生涯,而不是用成績去壓榨他們的童年及青春歲月嗎?

 

 

 先生和我一直以來對於成績掛帥的教學導向十分不以為然,自然不會在分數上嚴格璨璨(事實上是讓他過得〝太歡樂〞了,以至於他會不在乎小考,常常只顧玩不顧做答;或是答完了卻忘了立刻交出去,因遲交拿了好幾個莫名其妙的分回來。幸好上了2年級後未再有如此離譜的情況發生)。不過,對於管教孩子,我的方法顯然還是太死板,不如先生來得靈活及有耐心。於是面對愈來愈有自己看法因而愈來愈會頂嘴的璨璨,我常常因受挫而腦羞成怒,有了不好的反應(像是厲聲責駡,甚或拿出<愛的小手>來威赫璨璨服從我的要求羞愧~)。這,是我要學習改進的,也是先生認為參加此次論壇活動最大的收穫(這個賊包)。

 

 

 我不是來唱什麼高調,而是真心想分享這個品格教育論壇帶給我的省思。也希望大家有所受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涼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